’98BIBF一结束,安徽的九家参展单位以不虚此行的好心情“揣”着逾百项版贸成果喜盈盈地打道回府了。安徽出版局此次参展收获超过以前历次参展收获的总和,其中合同达38项,协议10余项,意向70余项,在广交朋友的同时,也宣传了皖版图书。
安徽出版总社副社长、出版局副局长黄书元介绍,这百余项版贸交易中,买进卖出均有,以买进居多。其中多是儿童读物,青少年素质教育读本,还有工具书,均是市场效益极好的。很多时候,出现多家出版社同争一本书的局面。大家的脑子都转过来了:“买进版权划得来,周期快,风险小,价格与在国内制作相差无几,甚至更低。”如此活跃的反应说明大家的市场观念增强了。
也有很多对’98BIBF的建议,黄书元概括了两条;一是国外展商来的太少,与法兰克福两万参展单位的规模相比,我们的版贸洽谈规模仍嫌太小。这与我们自己的宣传力度不够有关,事实上我们的版贸需求量是很大的。二是博览会中双语机制推广得不够,懂外语、懂版贸、懂市场的专业人员太少,宣传资料不够规范化、国际化,国际、国内展商无法迅速地交流。众多国内社涌争一本书,无形中抬高了外商的身价。
市场低迷对教辅图书形成一定的冲击,身为安徽教育出版社社长,黄书元先生这样看待书业“熊市”,他说:“从版贸这一块可以看出,国内的图书选题创新不够,少有令人为之眼前一亮的书。我们的市场调研还不够细致,单从安徽地域的角度看,我们有潜力极大的农村市场。在城市图书销量下降的时候,农村的门市销量却很平稳而且有上扬趋势。我们的图书选题,一方面是重复出版浪费极大,另一方面是在农村销售对路的图书选题,我们开掘得不深入。普及技术的教育类图书在农村拥有广大的市场,农民需要进一步脱贫致富的新技术图书,图文并茂的实用性图书是大多农民求之不得的。种果树、选种、养牛、养蜂、养螃蟹、农村常见病预防等类型的选题不需要太强理论性,出版人注意的应该是操作性强和低价位。”
志创一流出版社、出一流图书的皖教社一贯注重出版的品位兼品牌。“九五”期间,他们将陆续推出《李鸿章全集》、《胡适全集》、《朱熹全书》,加上已出版的《朱光潜全集》、《宗白华全集》、《施以蛰全集》,皖教社推出了一套响当当的“皖籍名人系列”。单是有关胡适的书,就出了三种题材。一是《胡适全集》、一是单行本、一是胡适研究丛书。为何对套书怀有浓厚兴趣?黄书元社长说:“这种题材是传世的文化积累,对李鸿章个人的看法,出于时代的原因是有偏颇的,而近年来对他的重新认识大多只是从一些畅销的文艺作品中得来的,少有专门的研究著作。我们希望在《李鸿章全集》面世后,人们能对这个人及相关历史有重新的了解和评价。推出一本书,在创造经济利益的同时,还能使社会效益最大化,并把自己的工作融入一种历史的、文化的淘炼中,对每一个出版人都是极具吸引力的。我们的理想就是把皖籍名人系列做得完美,让每一个对皖籍名人感兴趣的读者和研究者认准我们这个品牌。”